校本研训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本研训 > 校本研训 > 内容

A3:模块六:专题研讨—运动区域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发布者:潘碧苗 日期:2018-04-12 访问次数:430

体育性活动中目标的达成,动作的发展皆隐含在幼儿自主的游戏中,幼儿运动技能随着活动材料的丰富和层层递进提高,教师应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以适应幼儿运动水平的差异,并依据各活动区的教育功能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指导重点与策略。活动前教师应预设幼儿的活动情况;在活动中以观察为前提,采用有效的指导策略给幼儿以适时的引导与帮助。

1、教师的指导策略:

策略一:以游戏化、情境化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小班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活动中应遵循幼儿认知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幼儿更容易进入游戏情境。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动作发展的已经比较协调,理解能力能力也增强了,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竞争意识增强。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定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和运动小竞赛来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如:钻爬区的”打猎”、”炸敌堡”、”小刺猬摘果子”;跳跳区的”袋鼠跳”;平衡区的”轮胎山”;投掷区的”打害虫”等一系列游戏情境,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策略二:提供支持性的材料。

在活动中,我们注意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供幼儿选择。如中班的 “玩竹梯”,为了让材料适合不同水平的孩子,提供了高、中、低三种不同高度的竹梯。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教师不加干涉,这使幼儿有了安全感和控制感。幼儿可以从最容易的开始,允许他们在尝试后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运动材料。在这样轻松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中,幼儿没有过大的精神压力,他们精神上更加放松,畏难情绪明显降低,目标的达成度显著提高。又如:有的幼儿平衡能力较强,单独走过”高桩”对他来讲难度相对较小,于是”布圈”、”小扁担”、”小油桶”等辅助材料的加入为他的活动增加了难度与挑战。

策略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同伴关系。

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他们一起探讨活动的规则,征求孩子的意见,启发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多采用鼓励与肯定的语气与幼儿交流。教师在开展活动时,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都应该面向全体幼儿,要努力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尤其是对运动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教师更要多关注,多给予关怀,避免粗暴的态度和轻易的否定与批评。

教师还要有意识的为幼儿营造团结互助的同伴关系,使他们更加具有团队意识。引导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让他们相互学习,及时的鼓励同伴鼎力相助,把自己的运动经验和有困难的人分享,或者关心弱小的幼儿,帮助幼儿建立信心,感受同伴间的友情。如跳跃区中的跨栏对于大孩子来说已经相当容易了,而对于小班来说却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引导一个大孩子做示范表演,鼓励小弟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跨栏,通过幼儿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很多小班小朋友学会了跨栏。

策略四:注重观察,适时指导,解决难点。

区域体育活动是开放性的体育活动,是放开幼儿的手脚,但又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是最基础的。有了细致的观察,教师才能了解幼儿的运动情况,适时作出调整;有了及时的指导,幼儿的运动水平才会有更显著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明确活动的目标中发展幼儿的何种技能,提高幼儿的何种能力,并且十分注意在活动过程对幼儿的观察:(1)活动量是否太大;(2)是否积极参与活动;(3)在活动中是否持之以恒;(4)在活动中是否安全、是否有自我保护意识;(5)是否能互相帮助;(6)是否创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玩法。

只有这样,才可能发现幼儿活动中问题和困难,才有可能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以便对区域配置和材料作出适当、及时的调整。例如在轮胎区中,教师记录下幼儿在玩轮胎时产生的不同变化,对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所感兴趣的重点发生转移,进行具体分析,幼儿不但发展了基本的协调和平衡能力,意志品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只有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指导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策略五:通过一物多玩的形式,增强创造性的体验

首先是不同种器械要有不同难度,如同样是锻炼幼儿投掷能力的,我们可以是沙包、瓶子、纸球等,但是每样的练习难度要不一样。其次是同一种器械要设计不同难度,比如平衡练习,小班幼儿可能就是单一的走平衡木或者头顶物品进行,但是中大班幼儿就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最后是同一种器械要探索出不同 的玩法,也就是一物多玩,物尽其用,我们把器械交给幼儿时不能能局限于常规玩法更多的是让幼儿自己探索、创造它的其他玩法,使幼儿在主动玩、创造玩中达到锻炼的目的。

策略六:采取灵活指导方式,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

为了有目的的发展幼儿的动作,教师可采取集体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锻炼。在集体练习时,教师可用游戏的循环练习与竞争性的活动方式引导幼儿进行练习,这样既可以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又能使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幼儿,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锻炼。而分散活动则能使幼儿拥有活动自主权,有利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尽量给能力弱的幼儿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因此。这种个别指导的方式更多的是出现在体育区域活动当中。

2、建立常态机制

建立良好的活动区常规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

1)根据本班级场地大小恰当安排,分配好两位老师负责的区域的活动,以便较容易地实施管理和指导。

 

2)各区域有明显的标志和确定的活动范围,而且各区域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以使区域的分布更为明显,利于幼儿选择区域。

 

3 )幼儿根据自己运动情况进行擦汗和休息,做好自我的服务和管理。

3、教师指导的方法

(一)心理指导:

     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感到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兴趣,增强自信心、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教师在组织运动区域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幼儿,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指导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幼儿的词汇、短句,帮助幼儿掌握人际交往中的规则、行为

(二)语言指导:

1、提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明确的行为判断。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

  3、鼓励与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  面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面行为的出现。

(三)行为指导

1、身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教师应该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提供材料:幼儿在活动中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程度 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活动的针对性、积极性。在材料不可选的情况下,幼儿的无所事事率最高,交往频率最低。在材料任选的情况下,无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频率最高,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情况及时添置新的材料。

3、动作示范:规则游戏由于有玩法及规则的限制,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因此,教师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掌握规则。

(四)个别指导:

要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就必须做到因人施教。所以教师在指导运动区域活动时,应依据目标有计划地指导个别幼儿

总之:

运动区域游戏活动这一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布置格局,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重视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通合作。因此我们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运动区域活动观念,采用正确的方法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师不管采用哪一种指导方式,都必须建立在“观察先行”的基础上,耐心等待幼儿的游戏结果,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指导对策,其实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并不仅仅是选择“等”与“引”,而是表达我们对儿童的一种尊重,对儿童发展的关注。

 


永嘉县上塘镇童真(中心)幼儿园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浙B2-20090002  © 2006-现在 igrow.cn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杭州长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