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豆豆
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曾在《小王子》里说过:所有的成年人都曾经是一个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能记得这一点了。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童年,孩子的童年就犹如一颗刚刚发芽的小豆豆,也许有人会在童年之前再加一个形容词,比如:欢乐的,有趣的,特别的......诸如此类美好的词汇。可我想说童年,是不需要任何的形容词去修饰,因为童年本身便是一个最美好的词。它承载着人们儿时色彩斑斓的生活:或是天马行空、调皮捣蛋、天天找骂、不学无术的反面教材,亦或者是乖巧聪明、时时表扬、年年得奖、处处受宠的老师天天挂在嘴边的模范生。
庆幸的是我的童年生活在了前者,更有趣的是在那么不靠谱的童年里我的理想却是当一名教师,而如今我确实成了一名培育祖国花朵的幼儿教师。就像《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豆豆,一年级就被退学的问题学生,在来到巴学园看到电车教室的那一瞬间便喜欢上了这,因为在这她不再是问题学生,不是奇怪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并不能因为他们的不同而随意给孩子的童年贴上有色的标签。
翻开这本书之前,书的封面书腰上就介绍了这是一本关于成长关于教育关于爱的书。工作的需要,接触了不少这一类的书,给人第一印象大都是说教为主,翻开书页就是满满的道理,让人受益匪浅的同时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遇见《窗边的小豆豆》我才恍然明白,缺少的正是一份感动。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把自己的地位摆在了高处,我们长篇阔论谈教育,然而遇见小豆豆,让我忽然明白正是我们的自以为是让孩子的纯粹的世界千疮百孔。
书的第一章就隐隐约约的告诉了我们这是一个我们正常人眼里的问题孩子。小学一年级就被“退学”。然而继续往下读的时候,我却完全忘记了这回事,这是一个多么聪明善良简单到纯粹的孩子。她对世间的万物充满了一种好奇,对任何的人或事都觉得新鲜,好极了,棒极了,我喜欢,使我对这个孩子满怀了一种愧疚的爱。即使要将她退学的学校,在她眼里也是有趣极了的地方,拿她无可奈何的班主任,在她眼里也是非常漂亮的女老师......眼前闪过那么一些孩子,他们也曾用纯真的脸观察着这个世界,却被不停的忽视与责骂。以致于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我多么不一样,我是怪胎的,我是有问题的,大家都讨厌我的种子。
校长先生与小豆豆的第一次谈话,让我明白,孩子我不单单要教会你什么,你的世界远比我的要精彩。校长先生把椅子拉近小豆豆,跟她说: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想说的话全部说给老师听听。当我看到这样一句话, 真的对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充满了一种崇拜之情。我想孩子的世界对他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世界吧。没有丝毫不耐烦,没有一个哈欠,听小豆豆讲了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是将自己的问题扔给小豆豆。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忽然明白,问题孩子一直不是小豆豆,一直是我们自己,这是一个多么天真烂漫开朗的孩子,她的好奇心,她的善良竟然让她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出问题的到底是她还是我们自身,不禁让我开始沉思。
书中的妈妈和校长,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真正真谛。耐心倾听,理解和认可,有时候真的只要这样就够了。孩子的心太敏感,容易种下“自卑”的种子。
书中妈妈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孩子的自尊,校长耐心的倾听着孩子的世界。这一切引其原话就是“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印品质’,并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有个性的人。”在巴学园中,处处体现了小林校长对教育的热忱和对学生的良苦用心。他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学生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社会情理等方面的塑造。这样,才可以培养出“完整的人”。
“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简单的两句话,孩子偏食的毛病迎刃而解,有时候确实是我们想的太复杂。在巴学园,似乎任何时候都是散漫的,但是却在任何时候又都是在学习,在教育的。
当小豆豆在便池认真的掏自己漂亮的钱包的时候,我心里怀有一种忐忑,会有危险吗?这多脏呀?哦,这画面简直受不了。同时也有一种期待,校长先生又会怎样处理这样的事呢,责骂应该不会,说不定还会帮个忙我想,结果却令我大吃一惊,没有责骂,没有制止,甚至没有帮助,简单一句放回原处,让我着实震撼。
在我们是世界里孩子总是无知的代表,仿佛除了惹祸什么也不会,但是“放回原处”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孩子懂得了什么是责任,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解决,这些原本要这样那样也不一定让孩子明白的道理,却在校长先生的嘴里变得简单却又明白。
我突然反思我们这些教育者或是父母:我们为什么要求孩子一定要乖乖的,为什么一定要让按照我们成人的思想去要求孩子,要求孩子去做本不应该他们年龄的事情,去禁锢他们天真的思想。
我们扼杀了孩子的什么,孩子难道就应该这样一本一眼的生活在我们规定好的世界,不该有属于他们自己纯粹善良简单的生活吗?我们常常把自己的思想或是想法强压在孩子的身上,为了那些所谓的名誉、称号、嫉妒、攀比将孩子当成成人满足自己在别人那里面子“工具”。说到这个我心里有了一丝丝的欣慰,因为在我这几年的教育生涯里我不愿为了一些名利上的而委屈我教育的孩子们,对于我来说孩子本应该就是玩乐中学会的,不要拿孩子相互比较,相互比较的孩子,你永远看不到那个弱者的优点和进步。孩子就应该和孩子本身比,这样你才会发现更多更好的一面。
于小豆豆而言她是幸运的,有这样善解人意的妈妈,但是于妈妈和校长而言他们也是幸运的,一个烂漫的孩子纯粹的世界,总能给我们一成不变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活力。
就如中国教育报对《窗边的小豆豆》的评析:读完这本书,我们不仅记住了一个由六辆电车改成教室的学校,校名叫“巴学园”,更读到了一个儿童成长的旅程,这个旅程是创造力的形成和社会适应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
撰写者:邵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