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训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本研训 > 校本研训 > 内容

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区域指导

发布者:潘碧苗 日期:2016-05-09 访问次数:483

区域活动

《纲要》中说,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活动区域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
游戏前的指导是相对于整个游戏过程而言的。主要包括:
1、材料的投放
玩具材料的投放往往影响着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游戏的进程,投放材料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1
)教育目标。区域游戏是为了完成教育目标服务的,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教育功能,都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可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游戏目标,投放的各种材料要渗透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大班的孩子对棋类和各种拼图很感兴趣,老师就可以多投放制作这方面的玩具材料,中班孩子好奇心强,可以多创设动手操作的环境与半成品,而小班则应多投放功能简单,色彩鲜艳的玩具材料及锻炼小肌肉发展的操作材料。
2
)体现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孩子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孩子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应关注每个孩子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特征,采取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如,幼儿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所以投放的玩具材料要有不同层次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要求,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发展,另外,每个孩子学习的特点与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在集体。
活动中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有些幼儿的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还有的幼儿则是在自己不断的探索活动中,或者是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的,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孩子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有效方式,促进幼儿发展。

3)孩子游戏的需要。幼儿在不同的游戏中的游戏需要是不同的,教师要及时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

2、确定游戏主题
确定游戏的主题及孩子玩什么,是孩子自己商量的,有时也是和老师一起讨论决定的同时,主题还是不断变化的。

3、丰富幼儿相关的经验
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当游戏主题确定以后,就应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丰富有关相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孩子能玩起来。丰富经验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
)实地参观,如:确定搭建的主题为居住小区后,老师就带幼儿到小区参观了解小区的具体布局,参观后讨论,加深孩子的印象,孩子在搭建的过程中就比较能得心应手地建造出各种各样的楼房以及商店、花园等辅助设施。
2
)看图片、录象,加深幼儿印象,帮助
幼儿在游戏中再现有关内容,使游戏不断深入开展。
3
)幼儿间的观摩,幼儿间的相互观摩,在幼儿的发展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活动中幼儿可以学到游戏的方法,受到某些启迪,积累游戏的经验,这对幼儿游戏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4
)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可给孩子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能为幼儿的游戏活动奠定基础。
二、游戏中的指导
教师的现场指导在幼儿游戏的开展中显得十分重要,它决定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应该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提供舞台、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指出方向与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老师,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角色。

1、观察、再指导。
观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其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合适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2、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
1
)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的时候。2)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3)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个他一些帮助,他不但印象深刻,还会感受到老师的浓浓关爱,有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有影响。4)当游戏无法深入时,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仅深入了游戏的开展,加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
另外,老师的出现与介入还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还有时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当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当幼儿的游戏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况,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小班,较多的是矛盾的解调员,到中,大班的时候,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在一旁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观察事态的发展,如幼儿顺利地将问题解决,老师就可以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则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
3
、指导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励、肯定为主。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另外可请能力强的孩子与他共同游戏,让他也体验游戏的成功。

 三、游戏后的评价
游戏后的评价,是活动区域后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也为下一次活动的提出新要求。有效的讲解不仅能够真正反映活动的实际水平,而且能使教师及时地发现活动的质量,如在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尽可能想说、多说、表达他的各种想法,表现自我,让幼儿介绍在活动中是怎样玩的?出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自我评价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对幼儿有所表示,使他们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收到更高的教育效果。
a)
评价可以是幼儿自评、互评和老师讲评。从形式上又可分为集体评、小组评、即时评、阶段评等。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小班可以进行及时评,中大班可采用自评和互评的结合。
b)
评价要围绕教育目标、孩子的发展情况及实际问题进行评价,以肯定为主。在评价时,要尽量引导孩子发现别人的优点及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发现的问题,帮助孩子总结通过游戏明白了哪些浅显的道理等。

我们已经积累不少经验,也摸索出了更多有效的区域指导方法,即:教师创设环境——观察指导——调整环境——再观察指导——再调整环境,孩子在实践探索——交流提升——丰富经验——再交流提升——再实践探索的良性循环当中发展,教师在区域活动当中,是以观察、指导、记录、谈话与聆听作为教学方式,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发现、尝试、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区域中学习,在区域中发展。


永嘉县上塘镇童真(中心)幼儿园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浙B2-20090002  © 2006-现在 igrow.cn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杭州长河通信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