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综合症
发布者:管理员 日期:2010-08-25
访问次数:1539
一、“入园综合症”的表现
1.哭闹哭闹是孩子入园焦虑中最常见的反应,也是父母最容易察觉到的情绪。不同孩子的表现也会不一样。大多数孩子偶尔哭一下,或者不哭:有的孩子从走到幼儿园门口就开始哭,在幼儿园里也哭个不停:有的孩子和父母分离时大哭,父母走后就不哭了等等。
2.紧张对于原本生活环境单一的孩子来说,入园后常常会因为紧张出现一些心因性行为反应,如大小便失禁、便频、便秘等;出现攻击性行为,如摔打玩具、打人、自虐等: 出现退缩行为,如咬指甲、不说话、拒食等。
3.容易生病焦虑紧张的情绪得不到有效舒缓,会伴随引发一些心因性疾病,如发烧、脱发、食欲变化(拒食或食量过大)、睡眠结构紊乱(入睡难、易醒、做噩梦、入睡时间变 短或变长)等种种征状。而这些症状却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4.发脾气很多父母会发觉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里,脾气变大了。常常乱发脾气,一不如意就哭闹、扔东西。
二、“入园综合症”产生的原因
1、分离焦虑孩子在与爸爸妈妈长期密切的共同生活中,会对照顾自己最多的人(通常是妈妈)形成强烈的依恋。在孩子8个月左右时,一旦妈妈从他视线里消失,他就会表现 出明显的不安、恐惧和哭闹。这就是孩子的分离焦虑。只有当孩子经历了多次妈妈离开又回来的过程,他才会逐渐建立起“妈妈只是离开一会儿,但一定会再回到我身边来”的信任感。所以,只要让孩子逐渐相信,妈妈离开后还会回来,孩子的焦虑就会逐渐减轻。
2、人际对象和关系发生变化现代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在家中常出现六位成人面对一个孩子的现象。到了幼儿园,每个班级有两位老师,—位保育员,要照顾20至25名孩子 ,不可能像家中—样六个成人围着孩子一个人转。因此,在集体生活中,孩子需要具备能独自玩耍、会表达需要、会初步自理的能力。
3、不习惯新的生活方式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使在入园前进行了一定的培养,孩子也可能会有不适应的表现。并且现在很多孩子在饮食和作息上会有一些 不良习惯,如挑食、偏食、作息时间混乱等等。而在幼儿园,提供的食物都是有计划的,作息时间也比较固定,孩子需要慢慢适应。
4、不习惯新环境有的孩子对环境很敏感,就像有的成人会恋床,换了张床就睡不好觉一样。当孩子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就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和适应新环境。
三、“入园综合症”的对策
1.正确对待,跳出怪圈孩子出现分离焦虑,家长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虑情绪,常常表现为心神不宁,送孩子入园后恋恋不舍,有时为了让孩子在情感上得以安慰,就过分迁 就或是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这些都表现出了家长的焦虑。这个时候,家长若不调整自己的心态,将会加剧孩子的不良反应。因此家长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入园综 合征”,跳出负面情绪怪圈。
2.劝症下药,排解困扰不同的孩子在“入园综合征”上会有不同的表现。家长应该积极反省、或请求教师帮助,找出孩子不适的根源,根据不同的症状及心理原因直面孩子的 情绪困扰。—般孩子入园表现类型可以分为适应良好型、哭闹型、盯人型、压抑型、攻击型。
适应良好型的孩子入园后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哭不闹,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活动,还能安慰哭闹的孩子,偶尔也会向教师寻求身体接触。对于这类孩子,家长也不能因此忽略对他的关注和亲近,要让他感受到你的爱。
哭闹型的孩子在与家人分离时,第一反应表现为抱着家人大声哭闹,不肯松手,当老师接过来抱时,有的拒绝、挣扎,有的虽然依从但仍然在哭。这类孩子最容易产生退缩情绪,一定要坚持接送。但是一般哭闹厉害的孩子性格比较开朗,适应起来也快。另外,哭闹会引发咽喉炎等,家长要密切关注。
盯人型的孩子对新的环境有不安全感,在幼儿园对某位老位老师有特别的依恋,老师一离开他就焦躁不安,哭闹不停。对于这样的孩子,要逐步引导他扩大依恋范围:从依恋 —位教师,到依恋三位教育者,到依恋幼儿园的同伴、玩具等。再逐步鼓励他参加集体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从而融入到集体中。
压抑型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来园后抽泣,不说话,拒绝与大家玩。这类孩子常常还会出现生理反应,如脱发、便秘、便频等,家长在家中要观察孩子的日常起居,多和孩子 在一起,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交流,有条件的话可以暂时陪读。
攻击型的孩子通常运动量大,独占欲望强,以自我为中心,脾气比较大,常常在争抢玩具中发生攻击行为,或在争抢过程中发生哭闹。也有个别儿童会出现自虐情况,如边哭 边用头撞地。当然,孩子在2—3岁出现攻击行为属正常现象,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家长要积极和教师沟通,确定孩子的类型,共同分析原因,形成台力,帮助孩子排解情绪困扰。
3.把握周期,正确面对孩子的入园焦虑会随时间逐步消退。
上一篇:入园适应5阶段
下一篇:宝宝为啥不愿去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