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青少年儿童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建议方案
青少年儿童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属于中医“时行感冒”等范畴。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修订版第一版)》,总结既往中医药防治青少年儿童流感的临床经验,结合我省流感发病特征与流行病学资料,特制定本方案,以供参考。
预 防
流感传播途径多,青少年儿童和婴幼儿普遍易感。做好青少年儿童个人、家庭、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预防是防控工作的关键。同时,根据青少年儿童生活环境中是否有流感发生,以及与流感接触的密切程度,采取不同的中医药预防措施。
一、无流感发生的区域
(一)个人预防
1.平时生活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多晒阳光,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脸。
2.流感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二)家庭和托幼机构等环境
1.居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每天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2.衣被等物品要勤洗,勤晒。
3.对公共玩具、餐具等物品要进行清洗消毒。
二、有流感发生的区域
(一)个人预防
1.无密切接触史者
①中药茶饮法
桑叶
②中药香囊佩戴法
组成:藿香、艾叶、肉桂、山萘、苍术等各等量。
功效:芳香辟秽解毒。
制法:将处方中各味药洁净处理,去除杂质,烘箱60度下干燥后,在洁净区内将药材混合粉碎至100目以上,有条件者粉碎至1000目(采用微粉粉碎法),将粉碎的药粉包装成
用法:每人1个(
2.有密切接触史者
① 中药煎服法
组成:金银花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制法:取上述中药加水250毫升煮费15分钟,静置取上清液(约120毫升)。
用法:6岁以上每次30-60毫升,每日二次;3-6岁每次20-30毫升,每日二次;3岁以下酌减。
② 中成药可任选一种服用: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颗粒、清热解毒颗粒、芙朴感冒冲剂。
(二)托幼机构及中、小学等集体环境预防
中药熏香剂熏蒸法
方法一:浓缩液熏蒸法
组成:藿香、艾叶、菖蒲、佩兰等中药等量。
功效:芳香辟秽。
制法:将上述中药材放置提取罐内,加10倍量8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两次,合并收集的回流液,回收乙醇,浓缩成含生药
用法:根据房间面积以1毫升/平方米浓度稀释10倍后加入加湿器中雾化或加入器皿中直接加热蒸发,每天二次,每次30分钟,熏蒸时应尽量保持房间密闭。
方法二:中药饮片煎煮熏蒸法
组成:藿香
功效:芳香辟秽。
用法:每
方法三:中药焚熏法
药物:艾条1支。
用法:直接取艾条1支进行焚熏10—15分钟,每天二次。
治 疗
流感属于中医“时行感冒”范畴。多因感受非节之气,经口鼻而入,蕴郁肺卫,外透肌肤,表现为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感冒症状,无发热。若病邪较重,邪热壅肺,而见持续高热、咳嗽气喘等;逆传心肝,可见嗜睡、躁动、惊厥等。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可分轻型(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重型(邪热壅肺)、危重型(逆传心包)、恢复期(气阴两伤)辨证论治。
一、轻型
(一)风寒感冒
临床表现:发热轻、恶寒重,或无发热,喷嚏、流清涕,咳嗽,头痛、全身酸痛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指纹淡红。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止咳。
方剂:荆防败毒散加减。
基本方:荆芥、防风、苏叶、桔梗、前胡、半夏、茯苓、枳壳、甘草等。
中成药:午时茶。
(二)风热感冒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汗出,咽喉红肿,咳嗽痰稠,鼻流黄涕,头痛,口渴,烦躁等;舌红,苔簿黄,脉浮数,指纹红赤。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剂:银翘散加减。
基本方: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竹叶、牛蒡子、桔梗、鲜芦根、玄参等。
中成药:可任选一种服用: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颗粒、清热解毒颗粒、抗病毒口服液、金莲清热颗粒、清热灵颗粒等。
(三)挟杂证
1.挟食滞:除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症状外,伴有食欲减退,胸腹胀满,或呕吐酸腐,或大便不化,舌苔黄厚腻。治宜在感冒方中,选加鸡内金、炒山楂等;若热不重而食滞较重者,可改用保和丸加减。
2.挟惊:又称“热惊”。证见发热烦躁,面目红赤,四肢惊厥。宜在感冒方中选加钩藤、僵蚕等;或选加琥珀抱龙丸。
3.挟痰热:感冒热盛,灼液成痰,痰热闭肺,则出现身热,咳嗽,气急,痰稠等症,按重型(邪热壅肺)证治。
二、重型(邪热壅肺)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汗出烦渴,咳嗽气急,胸痛痰稠;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方剂:麻杏石甘汤加减。
基本方:麻黄、杏仁、生石膏、葶苈子、黄芩、黛蛤散、苏子、桑白皮、竹沥半夏等。
中成药:牛黄清心丸等。
痰热清注射液静脉点滴。
三、危重型(逆传心包)
临床表现:壮热持续,嗜睡或烦躁,甚则神昏、抽搐等,舌质绛红,苔黄燥,脉弦数。
治法:清心开窍。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羚羊角粉等。
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静脉滴注。
四、恢复期(气阴两伤)
临床表现:热退,神疲乏力,纳差,口渴等;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清解余邪,益气养阴。
方剂:沙参麦冬汤加减。
基本方:北沙参、麦冬、玉竹、桑叶、扁豆、生米仁、茯苓、生甘草等。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等。
调 护
一、饮食调护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宜服用梨汁、甘蔗汁、西瓜汁、荸荠汁等,不宜食用牛、羊肉,辛辣及煎炸食物等。恢复期饮食宜易消化且富有营养,可用米仁、扁豆、红枣等煮汤或熬粥食用。
二、起居调护
注意休息,做好隔离,衣被不宜过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高热时可用温水浸浴或擦身。
+